作者: 龙政贤
时间:2019-12-09 浏览: 24 次
虚度13年光阴,我已看了不少书。每本书都有每本书的特色,每个作家的特点自然也不同。恰好在最近一段时间,我又重新温习了一些书。
《平凡的世界》可以说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。这本书主要讲了七八十年代,一个农村家庭中的事情。这个家庭既可以说平凡又可以说不平凡。虽然孙少安创业成功建立了砖厂,但本质上仍是一个农民。他的妹妹又在高等学府上学,实属不常见。不过最令我钦佩的是他的弟弟孙少平。孙少平有高中学历,但是后来却毅然决定去外省打工,所谓打工也就是帮别人做小工,工作十分辛苦,得到的工资却十分有限,后来找了更艰苦的工作,当了一名煤矿工人,我佩服他能够在家中不享福而去受苦。
这本书中间也穿插了不少***故事,讲的市长级别的人物发生了许多事情。这也是书中不同于农民生活的另一个世界了吧。这本书规模宏大,人物形象十分之多,而且都多少有着联系,此时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象力。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,但作者总能从小事中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点。总之,从这本书的内容而言,作者肯定是一个贴近农民生活且富有观察力的人。
讲到那个时代生活为题材的书,我就不得不想到余华的作品。《活着》可谓是余华的代表作了。书中讲的是一个老人的一生,这个人叫福贵。福贵一生波澜起伏,少年时期是阔少爷,随后又过了一段军队生活,直到新中国成立生活才安定下来。可是后来亲人一个一个死去,最后只剩一头牛陪着他。看完此书我十分感动,恍惚中福贵的一生就过去了。最后的富贵仿佛已经看破世间浮沉。也是,什么大风大浪他没走过来呢?说是福贵的一生,不如说是好几个人的人生合在一起形成了富贵。
文中没有提到过一次活着,但随着亲人一个一个死去,却又一直在点明活着。《活着》好像是这本书最好的名字。
这本书不像《平凡的世界》,有那么多细小的事情,本书只讲了一些对他的人生有重要意义的事例。听着可能不充实,但一看这么多事儿,福贵的一生你便知道了。
《草房子》中故事的时代背景与它们相似。这些故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它们的剧情都十分的曲折但结果总是好的。
读完这本书我依旧很感动,为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而感动,这种感觉与《活着》相似,仿佛泪水要在眼睛里跳出来一样,而且语言也很朴素通俗。但不同的是这本书里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美,这种美无法言表,但久久回荡在我的心中。我觉得虽然这只是儿童读物,但同样值得大人们去细细品味。
而《悲惨世界》就与上面三本书大相径庭了。它的情节不是一般的曲折,谁能想到一个苦刑犯能弃恶从善变成市长,最后又回归平民生活呢?
情节太过曲折以致我读完都没有反应过来。直到看完时还两眼发黑,不知道讲了什么。到后来才慢慢知道了文章的情节。
弄清楚情节后,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也就显而易见了,表达的是对困苦人民的同情。《活着》与《平凡的世界》,我虽然读起来很感动,但始终不知道要表达什么,可是《悲惨世界》就不同了,一看便知。也许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吧,中国的书更为含蓄一些,写法上《悲惨世界》更注重于语言的描写,而《活着》更注重于描写事情本身。不知是英文翻译过来的还是怎的,外国文章读起来总是很别扭,相比起来我还是更喜欢《活着》和《平凡的世界》。
正是因为生活年代与环境不同,才导致不同作家笔下有不同的世界,但每个世界都是值得深思回味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