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孙奕城
时间:2020-02-19 浏览: 31 次
论儒林——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众生百态
翻开《儒林外史》,如身处市井中,书中的各色人物跃然于纸上。人生百态,尽在其中;人生警醒,尽在其意。
作者吴敬梓在家族落败之后,看透了世态炎凉,便弃仕途,写文章。一尺笔杆,道尽封建社会的腐朽;一本小说,诉完心中哀怨与无奈。
有一种可笑叫范进,在50多岁的年纪,不务正业,不顾妻子、老母。让家中吃了上顿没下顿,一心只读所谓的“圣贤书”,完全被世俗名利网给死死缠住。运气是好,中举了,但精神世界已经死亡,被别人夸赞文章是“人间至文”后,有人问他苏轼的书,他竟狂妄自大的说:“他的文章肯定是不好的,不用管他。”真是才识浅陋,可笑、可悲啊!
有一种可惜叫逗超人。在家乡时,他伺奉父亲是如此细致,孝亲敬长,勤劳善良,毫不懈怠。但去杭州后,代笔考试,拐骗妇女,迎娶二妻,欺诈众人。已经沦落为一个无耻、重利的小人,而造成这个结果也离不开当时社会追名逐利的黑暗现象,真是可惜呀。
有一种可敬叫杜少卿,在农村时,广交友,挥金如土,相信别人。最后败完了上代的所有家产。来到南京,在大众之下,拉妻子的手走,众人笑他痴傻,他笑众人看不穿。在那个封建时代,读书考取功名就是最大的事情,而杜少卿追求自由快乐的生活,而放弃名利,做事坚持本心,可敬可仰。
读书,也是读自我,读人生。书中的人也是当今人的写照,吸取教训,坚持本心,以初心作船,纯正做帆,在社会的浪潮下,勇敢前行!